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0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56篇
轻工业   25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0篇
冶金工业   84篇
自动化技术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A broad array of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older adults, as compared with younger adults, have a more positive sense of self and possibly a clearer and more consistent sense of self. Further, older adults report lower motivation to construct or maintain a sense of self.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such differences in self-views were reflected in features of older and younger adults’ narratives and narrating practices around recent, self-relevant events. Narratives about self-discrepant and self-confirming events were elicited from a sample of younger (18–37 years of age; n = 115) and older (58–90 years of age; n = 62) adults and were compared for indicators of engagement in self-construction, meanings, and emotionality. Older adults’ narratives contained significantly fewer self-focused pronouns, less present tense, and less emotional language, and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articulate and resolve challenges to their self-concepts. These findings, as well as other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older adults are less engaged in self-construction in narrating everyday events, perhaps especially for self-discrepant events.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462.
徐迎庆  图拉 《包装工程》2023,44(2):1-8, 68
目的 对中华文化数字化进程中的沉浸式叙事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以统一媒介论中观念、符号、语境所构成的三元媒介体系为方法,澄清中华文化的沉浸式叙事本质为文化观念的传承与文化符号的传播。其设计核心在于如何在“数字化”语境之下,实现“文化遗产”这一符号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结果 自然与文化遗产在赛博时空中以数字资产形态存在的“数字孪生”,不仅是中华文化元宇宙建构的基本前提,亦可能将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最终归宿。结论 媒介技术的迭代,正在促使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资产迁徙;媒介环境的变迁,亦促使沉浸式体验、多模态交互、非线性叙事等设计论题再度浮出水面。而诸般现象的背后,实际皆隐含着两条纵横交织的媒介演化律。  相似文献   
463.
柳刚  孙晓丽 《包装工程》2023,44(4):233-239
目的 探索民间图案在当今乡土文化中的消解与重构原因,从民间图案的流变试图构建乡村叙事设计的一般方法,从而推动艺术设计介入乡村的路径延展和完善。方法 通过田野调查、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和符号学分析等方法。从民间图案的历史性意蕴视野出发,对民间图案现代设计案例中符号变迁和消解原因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探讨其在图像叙事中的叙事思路和重构路径。结论 民间图案作为乡土文化的视觉表征,通过设计师对其文化性、艺术性、历史性的价值挖掘以及对文化消解和重构思维的理解与应用,使其成为乡村叙事设计中符号传递的重要核心要素。其对于展现当代乡土文化设计自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64.
欧阳武旻  杨静 《包装工程》2023,44(14):306-315
目的 通过叙事性设计方法,探究乡村品牌设计的系统化运用策略,并进行案例实证。方法 首先,通过对叙事性设计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分析,梳理叙事性设计在乡村品牌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然后,结合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及用户调研等研究方法,构建乡村品牌叙事性设计策略:确立独特的叙事性主题;设置清晰的叙事性结构;融合时空的叙事性途径;设计形象的叙事性视觉。最后,通过“孔美村”乡村品牌设计实践,实证乡村品牌叙事性设计策略的可行性。结论 乡村品牌叙事性设计策略能系统化指导设计实践,助力乡村文化传播,提升用户体验,使“设计”最大化赋能乡村品牌建设,为乡村品牌设计提供新的视角与参考。  相似文献   
465.
郭延龙  张璐  张帆 《包装工程》2023,44(4):204-211, 239
目的《人民画报》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中国时代发展的脉络,其封面图像作为时代记忆集成式的视觉语言,起到了传播时代烙印的重要作用。通过人民画报的视觉图像唤起时代的记忆,提升该类型刊物的图像叙事能力和视觉形象,扩大时代记忆图像的传播。方法 收集了《人民画报》1950—2015年共计810幅封面图像作为视觉分析样本,将《人民画报》划为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50—1965年)继往开来,传播力量;第二阶段(1966—1976年)记录历史,唤醒革命;第三阶段(1977—1998年)改革创新,发展文体;第四阶段(1999—2015年)大国风采,迈向未来。通过图像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摄影图像元素、字体版式与插图布局等维度进行分析。结论 分析得出,社会发展的进程决定了《人民画报》本身的视觉叙事的内容;字体排版方式辅助读者更获取信息,提升读者阅读信息效率;技术的提高促进图像叙事的风格转变,提升叙事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466.
张婉玉  周春燕 《包装工程》2023,44(10):108-115
目的 以老年人在代际叙事中的情感价值为导向,提出老年人情感化产品设计方法,以期帮助老年人在代际叙事中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方法 从代际叙事的源情境识别老年人在代际叙事中的情感需求,进行情感采集,通过情感体验活动分析和需求分解,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层面进行产品设计需求映射,实现产品设计编码,通过整合创新,使老年人在产品使用和产品交互的过程中实现情感解码。结果 以构建的面向代际叙事的老年情感化产品设计模型为基础,从产品外观、产品功能、产品交互、产品内涵四个方面进行的设计实践,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从老年人在代际叙事中的情感体验出发,探讨了面向代际叙事的老年情感化产品设计的方法和路径,所构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老年情感化产品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为相关老年产品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7.
王园园  蒋超  俞琳  任艳博 《包装工程》2022,43(6):56-61, 68
目的 为提高机械产品表面涂装质感设计的效率,对机械产品表面涂装质感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基于感性工学,从理论层面提出机械产品质感设计方法、流程及其关键技术。并通过搜集典型质感样本、典型质感视觉意象词汇,进行视觉意象感性实验,从而获取典型质感样本和典型质感视觉意象词汇的相关隶属度。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机械产品表面涂装“视觉意象—质感参数”关联模型的构建。结果 以数码印花机为例,当设定质感参数为“涂层粗糙度0.2、涂层折射指数1.18、涂层厚度1.2”时,质感视觉意象值为“安全的3.132、简约的2.657、美观的3.089、稳定的2.756、坚固的2.842”,该结果表明,“视觉意象—质感参数”关联模型具有较好的主观趋势,可以满足用户的视觉意象需求。结论 所提出的机械产品表面涂装质感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可为机械产品表面涂装质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8.
许丛瑶  徐习文 《包装工程》2022,43(12):241-249
目的 在交互叙事视域下,研究文化遗产的数字展示设计实践方法。方法 从分析数字展示中的交互叙事构成要素及特点入手,建构交互叙事情境,明晰基于交互叙事的文化遗产数字展示设计的流程与原则,并以春秋子仲姜盘的数字展示设计实践为例,验证其方法的有效性。结论 设计者通过编码对叙事情境中的文化遗产主题、数字媒介和叙述内容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符号处理,并传达给真实受众,使真实受众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需求解码信息,从而接收、理解、认同其文化遗产主题。基于交互叙事的数字展示设计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有效实现文化遗产主题的复现和传播,使受众获得良好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469.
鲁雯  欧达  雅柔 《包装工程》2022,43(4):182-188
目的 研究凤凰蓝印花布互动游戏设计,探索数字媒体艺术以及基于体感技术的互动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模式。方法 基于不同类型体感技术的应用特点,总结体感互动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应用现状,依据其设计理论,以凤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为案例,从游戏目标架构设计、叙事设计、内容设计和流程设计等四个方面展开。结果 针对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设计了以凤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流程为主线的体感互动游戏。结论 体感技术是实现互动的有效工具,对于提升文化遗产类游戏的体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玩家能在娱乐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70.
蒋希娜  刘佳  蒋莹莹  侍俊  姚曳 《包装工程》2023,44(22):338-347, 357
目的 基于知识划分理论和查特曼叙事分析框架,探索儿童科普游戏的叙事设计框架。方法 梳理了现有设计问题及成因,分析、构建设计理论框架SPGD;基于该框架自主研发一款以“抗生素耐药性”为主题的RPG科普游戏,将其作为科普学习材料进行干预实验,以确保实验数据能够准确反映理论框架的有效性。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游戏实例能够有效指导儿童科普游戏叙事设计实践,并保证儿童科普学习的主观体验和客观效果。结论 基于SPGD框架开发的科普游戏可以有效提升儿童对特定科普知识的认知效果和科普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